在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不禁让人感叹:怎一个快字了得!该校“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的学生匡超成为了北大“校长实推”的第一个幸运儿。

两天就出炉推荐学生名单,南师附中的校长办事确实是有效率,但这种效率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校长了解自己的学生,推荐自然胸有成竹?还是为了争个“第一”匆匆上马?我们的希望当然是前者。

那么这位幸运的北大“校长实推生”又是何方神圣呢?按照北大当初推行该项政策的动机,他必定是一位难得的可塑之才咯。不错,幸运儿匡超确实是一个可塑之才,而且是不用校长推荐也能有能力考上清华北大的“牛人”。因为匡超“平时学习成绩好、学科竞赛搞得很好、学生活动能力强”。

北大“校长实推”给校长“举荐权”难道是校长们拿来“锦上添花”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觉得这项措施有没有都无所谓,等于是重复建设。如果“最牛作文”考生江海洋还在准备高考,恐怕也只好“望推兴叹”了,雪中送炭轮不到自己,只好看着别人锦上添花。


的确,推荐匡超也没有错,他也确实是一位人才,但他是个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考上名校的学生,校长的推荐多它不多少它不少,那我想问,本来大家看好的“举荐权”现在倒成了“锦上添花”的馈赠品,岂不谬乎?

切勿把北大“校长实推”的“推荐权”看成了北大给中学的一个指标。发现需要这一“推荐权”的学生需要用心去球探体育比分:,就比如江海洋这样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和造诣却很难通过高考途径进入高校的的学生。因此,“举荐权”是一张为那些通过高考有困难的人才准备的一张“雪中送炭”的帮助牌,而不是“锦上添花”的马屁牌甚至提高名校升学率的救命牌。

看到这第一位“校长实推生”,感觉到并没有什么让人惊讶之处,一个有把握考上名校的好考生而已,南师附中如若真还没有发现需要这个“推荐权”的学生,大可不必这样拿来搞重复建设,万一高考后出现一个怪才,那是不是要向匡超收回这个名额呢?

校长“举荐权”不是升学指标,而是伯乐荐千里马的执照,希望校长们珍惜。并且建议,如果一直没有发现需要的人,不妨不用这张牌,或许这样才符合“北大校长实推制”的真正动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