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失信是高校诚信危机之本
2015-11-19 16:48: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11月19日《京华时报》) “学生失信,开除伺候。”这样的罚单,其实并不算新鲜。在国内不少高校,比如期末考试作弊,基本上早就是开除学籍处理了。可见,“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不过是将严肃的“家规”升格为刚性的“国法”。 严格意义上说,学生失信,尤其是在学业与学术上失信,罚单向来下手都挺狠。法理而言,比如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涉及考试工作的条款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样的失信行为,有法律利剑高悬着。 具体到学生的学术诚信上来,不久前,因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嫌抄袭,自己的博士学位被母校撤销,学生于某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撤销《关于撤销于某博士学位的决定》并恢复自己博士学位证书的法律效力。抛开是非之争不说,学生诚信一旦染上瑕疵,校方的惩戒手段并不少,出手从来可谓“雷霆”。当然,这也算得上是国际惯例。比如美国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在波士顿发布《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首次专门就遭开除的学生群体做出分析。数据显示,8成学生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 高校诚信建设,从人数上说,学生当然是主体,但从影响和症结来看,“身正为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才是问题的关键。当然,针对近年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曾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4年,首次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禁行“红线”,以“红七条”约束师德、订规立矩。不过,在不少高校,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等,处理起来往往“师生有别”。对学生,苛刻威严,对教师,失之绵柔。局限于道德谴责或自查自纠,似乎成为处理教师学术不端的常态。再不济,挪个位置了事。 对于象牙塔中的高校师生来说,学术失信是高校诚信危机之本;而对于纾解诚信危机的路径来看,摒弃差别待遇而力求“师生同责”,这应该是并驾齐驱的制度之路。失信学生固然要惩戒,失信校长及老师如何自处,总不能仰仗不靠谱的慎独指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